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身边的大数据

身边的大数据

作者:游老师 浏览次数: 2021-04-26 16:24
自“大数据”这三个字出现以后,我们对于大数据的了解和认知都在不断的扩展中,从最开始的“大数据”到“大数据发展”再到现在的“大数据推送”,从2009年到现在的2021年,大数据已经在我们身边12年了。
从2009年开始,大数据慢慢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流行词汇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物联网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、手机与平板电脑、PC以及遍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,无一不是大数据的来源或承载方。
2021年了?现在大数据还在我们身边吗?
大数据依然在我们身边。
大数据的发展已经过了12年了,在这发展期间,大数据的进步是越来越快,适用范围越来越广。许多以前不曾想过的事物都与大数据有所关联了,比如电商行业、新生短视频行业以及最开始使用的新闻行业。
 
大数据推送
这是近几年大数据发展下来,出现得最多的词汇之一。最早的使用就得属上面提到过的新闻行业了-今日头条,今日头条是最开始引用大数据推送的一个公司,这里提一下大数据推送:根据用户的性别、年龄、所在城市、喜好等方面来进行画像的标签进行筛选,从而达到一定的精准推送。但是这种推送较为粗犷,所以采用的是根据用户所在的场景、地点、时间,结合他的画像进行推送。根据你的喜好来推荐出类似的新闻,这就是最初的大数据推送,这样以来确实在一开满足了大家的需求,用户可以看到更多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。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效仿,之后的淘宝推送、抖音推送、B站推送等都是如此,但凡是讲个适可而止。
后面的推送越来越单调,很难再通过刷新得到其他事物的推送,视野范围越来越差,观感也极度不佳,这就是为什么到后来,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大数据推送了。

大数据杀熟
这个词也是大数据相关词汇里出现得最高的词汇之一,并且是大家最不喜欢的一个词,因为他是直接损害到了普通百姓的利益。相信大家前一阵子在微博或者B站上都看到过这件事吧“复旦教授打车800余次调研报告:手机越贵打车越贵”这是最近最火的一个大数据杀熟事件,之前还发生过非常多的类似大数据杀熟事件。复旦教授打车这一事件总结就是:大数据杀熟会根据你的手机型号进行选择、且优惠的发放几率少、熟人打车比新人贵、打车人越多,打车费越贵、人排队多时,加价可以插队这些都算的上大数据杀熟。还有一个事件就是“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商务局召开平台“大数据杀熟”专项调研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行政指导会。唯品会、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、每日优鲜、盒马鲜生、携程、去哪儿网、如祺出行、滴滴出行等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签署《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》。”这一事件也是再次将大数据杀熟摆到明台上来讲,但是否能执行,还有待观察。
 
大数据隐私侵犯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《黑镜》系列(该系列电视剧很好看,顺便推荐),在黑镜第三季的第3集《黑函之舞》中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故事:一群人因为被黑客窥探了绝对不能公开的隐私而被黑客要挟操纵,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,人性之恶被无限放大,为了隐私的保护不惜杀人放火,但最终发现所做的只是一个笑话。这个故事,很可能只是大数据社会之下的冰山一角。
现实生活中,我们没办法知道自己的大数据隐私是否有被保护到,是否有被一些不法分子掌握,但有一点很清楚的是,我们的隐私,确实如履薄冰。一不小心,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,这种后果不堪设想。大家在日常当中肯定有收到各种骚扰电话、诈骗电话,有的甚至可以说出你的名字地址等等
隐私,这完全是将你暴露在互联网上,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,所以希望关于大数据隐私保护这一方面,能够早日得到改善。
希望大家点个关注,及时收取最新文章推送,想了解更多敬请咨询加米谷大数据。
有问题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如有侵权请告知。
热点排行
推荐文章
立即申请>>